望遠鏡起源于眼鏡。人類在約700年前開始使用眼鏡。公元1300年前后,意大利人開始用凸透鏡制作老花鏡。公元1450年左右,近視眼鏡也出現(xiàn)了。1608年,荷蘭眼鏡制造商漢斯·里帕希(H.Lippershey)的一個學徒偶然發(fā)現(xiàn),將兩塊透鏡疊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遠處的東西。
天文望遠鏡的結構:主鏡筒:天文望遠鏡主鏡筒是觀測星星的主角,藉著不同的目鏡,我們可以盡情將星星看個夠。目鏡:如果一部天文望遠鏡缺少了目鏡,就沒有辦法看星星。目鏡的功用在于放大之用。通常一部望遠鏡都要配備低,中和高倍率奇觀三種目鏡。
天文望遠鏡的機構之:赤道儀:赤道儀是一種可以跟蹤星星,長時間觀測星星的裝置。赤道儀分成赤經(jīng)軸和赤緯軸,其中重要的是赤經(jīng)軸。在使用上,必須先將赤經(jīng)軸軸心對準天球北極點,當找到星星之后,開啟追蹤馬達,鎖住離合器,即可追蹤星星。為了方便赤經(jīng)軸對準北極星,在赤經(jīng)軸中心裝置了一支小望遠鏡,叫做極軸望遠鏡。在赤經(jīng)和赤緯軸上,有大和小微調(diào),它們的功用是在于找輔助找星星之用。
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的光是由恒星發(fā)出的,但這其中許多恒星都早已不存在,我們看到的是幾十億年前發(fā)出的光。光學天文望遠鏡又分為反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顧名思義,折射式望遠鏡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鏡的成像原理,看到的也是實像;反射式望遠鏡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鏡反射,看到的是虛像;折反式望遠鏡是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看到的也是虛像。
折射式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是最古老類型,也就是望遠鏡最初的樣子。之前,天文望遠鏡廠家為大家介紹的伽利略望遠鏡就是典型的折射式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以凸透鏡為物鏡,以凹透鏡為目鏡,但是像差和色差都比較大。折射式望遠鏡存在兩個制約其發(fā)展的問題,導致其光路結構必須進行改進。